央广网台州5月8日消息(记者李佳)东海之滨,在距离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东南29海里的海面上,有一座传奇小岛——大陈岛,60多年来沧桑巨变,满目疮痍的荒岛变身为“东海明珠”。
4月中旬,记者从浙江台州市椒江七号码头出发,乘坐“东镇山”号客轮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小时到达大陈岛,开始了蹲点采访,探究荒岛新生的传奇。
艰苦创业,荒岛新生
记者上岛时,岛上春光正好,到处是一丛丛白中带紫的萝卜花在海风中摇曳多姿,空气清新,没有海岛常有的鱼腥味,时光在岛上仿佛走得慢一些,让人宁静。然而1955年2月13日大陈岛刚解放时,岛上居民全被带走,民房、水库、码头等设施毁坏殆尽,留下了上万枚地雷,昔日繁华的小岛成了一座“死岛”。
1956年1月31日,平均年龄仅有18岁的“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”227名队员,跨江过海,踏上了去往大陈岛的垦荒旅程。当时担任副大队长的王宗楣回忆,“刚上去时岛上一片荒芜,滩涂、岩边、海边都是铁丝网,到处看到地雷”。即便一片荒芜,也没有吓到垦荒队员们。2月2日,全体队员登上凤尾山顶,面对飘扬的队旗宣誓:“坚持到底,绝不退缩……把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!”
青年垦荒队员挥锄开荒(央广网发 资料照片由椒江区委宣传部提供)
垦荒精神,成了这座传奇小岛的灵魂。到1960年,前后共有5批467名来自温州、台州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员陆续上岛。再后来,又有浙江沿海的渔民和农民移居岛上,参与重建大陈岛。1960年垦荒任务结束时,岛上农、渔、牧业得到蓬勃发展,工业开始起步,建起了发电厂、造船厂。此后50多年间,一代又一代的“垦荒人”挥洒青春与汗水,换来了大陈岛的新生,岛上的供电从定时到全天候,自来水通进每家每户,通讯、有线电视实现全岛覆盖,新开的传奇私服,也有了医院、学校。
航拍大陈岛(央广网发 照片由椒江区委宣传部提供)
传统渔业岛的转型
大陈海域是浙江第二大渔场,渔产丰富。“靠海吃海”,岛上的老渔民告诉记者,过去大陈海域盛产黄鱼,渔汛时能听到成群结队的黄鱼发出“咕咕”声,他们循着声音追踪黄鱼群,敲梆捕鱼。大陈岛渔业鼎盛的60~80年代,有来自闽、浙、沪、苏沿海的5000多艘渔船云集大陈渔场捕捞。渔民上岛售卖鱼获,补给物资,大陈岛如同“海上闹市”。
但传统“索取式”的捕鱼作业,造成渔业资源的衰竭,如今野生大黄鱼早已一鱼难求,大陈岛的渔业也从海洋捕捞到近海养殖中不断转型。1998年开始,大陈开始养殖大黄鱼。经历了普通网箱养殖、抗风浪网箱养殖、钢管桩铜网围海养殖等转型发展阶段,大陈黄鱼产业从小到大,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。
铜网养殖大黄鱼(央广网发 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)
大陈铜网养殖大黄鱼,和一个人有脱不开的关系——陈招德,他在岛上出生成长,“小时候我们都是吃着野生大黄鱼长大的”。2012年,陈招德成立大陈星浪海水养殖合作社,在国内首创用铜合金网箱养殖黄鱼。
“第二年净利达到300万,卖鱼像我们80年代卖猪肉一模一样,很多客人来抢一样,没多少时间就卖光了”,陈招德告诉记者,大型铜网箱空间大,让养殖黄鱼在仿野生环境中生长,运动量大,体型修长,肉质能与野生黄鱼相媲美,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。
铜网养殖大黄鱼,一举打响了“大陈黄鱼”的金字招牌。随着品质的提升,“大陈黄鱼”连续获评“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”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现在,大陈岛海域是浙江省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,岛上养殖大黄鱼的从业公司及合作社共有12家,年产大黄鱼约3000吨,产值3亿元以上。
海岛旅游跨越发展
如今,大陈岛又有了新的探索——全域旅游。大陈岛自然资源独特,山海一体,景观奇绝,有省级森林公园、省级地质公园等称号,有“东海第一大盆景”之称的甲午岩,也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。
看好大陈岛的旅游发展,海对面台州市区人施招荣在岛上开了一家民宿——“有家客栈”,坐落在凤尾村土地堂的小楼,拥有270度望见大海的好视野,正是海子诗中描述“我有一所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。
民宿一角(央广网记者 李佳 摄)
记者见到施招荣时,他正趁着客人没到“忙中偷闲”打理院子,叮咚作响的手机提醒着他又有人订房了,“上岛的游客多了起来,生意也越来越好,像五一的房间在3月份就订完了,6月份开始到十月份旅游旺季,我这里是爆满的。”在大陈岛上,与施招荣一样,也有不少居民看到了旅游开发带来的商机,将原本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。2018年大陈岛接待上岛游客14.3万人,旅游总收入超过1亿元。
大陈镇副镇长曹政智告诉记者,如今大陈岛正大力实施“全岛旅游化、旅游全岛化”战略,用“全域旅游”理念谋划海岛发展。去年,大陈岛上15个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额达6.7亿元,其中90%的项目是旅游及旅游配套项目。今年,大陈岛将继续推动10亿元的旅游项目开发,青垦文化旧址公园、综合码头等项目都在进一步加快实施,未来几年,还将计划实施50多个重点项目,预计投资69亿元。
涛声依旧,大陈岛早已换了新貌美,如今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,我们期待这颗“东海明珠”再度熠熠生辉。